SMT行業里焊錫膏的“五球規律”還生效嗎?
“五球規律”——理想情況下,最小孔徑的寬度至少需要填充5個焊錫顆粒。”
很多SMT領域的業內人士都在思考一個問題,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“五球規律”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,究竟還生效嗎?
首先,我們先咬文嚼字一下,看看為什么被稱為“規律”而非“定律”。所謂定律,指的是一種能夠被大量事實驗證的客觀規律。我們舉個最出名的例子——牛頓運動定律,雖然這個定律已經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推翻(接近光速的條件下,牛頓定律并不準確),然而在日常的低速環境下,牛頓運動定律所描述的規律非常準確,因此我們稱之為“定律”。
那么,“規律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規律指的是某些經驗總結的結論能大致接近實際數據。其實,摩爾定律(每18個月至2年的時間,晶體管密度翻倍)就是一種規律,而非定律。再讓我們回到“五球規律”,作為規律,它是由上一代的SMT先驅們總結出來的。雖然有部分實驗數據支撐,但這個規律更像是SMT專家們在上世紀8、90年代共同總結的一種經驗。
下圖非常清晰地解釋了“五球規律”,即理想情況下,最小孔徑的寬度至少需要填充5個焊錫顆粒。
當年總結這一規律的時候,當時的印刷孔徑比現在的要粗糙許多,而使用的焊錫膏還是Type 3級別的,Type 4級別則尚在開發階段。如今不僅孔徑細致得多,而且焊錫膏也已經廣泛采用了Type 4.5、Type 5甚至是Type 6級別的金屬顆粒。下圖是不同Type對應的顆粒尺寸:
我們可以看到,對于Type 4的粉末,80%的顆粒直徑在20到38微米,而38微米被稱為“最大顆粒”。那么根據表格,Type 5的最大顆粒是25微米。
所以,“五球規律”失效了嗎?很難說!數百次實驗(孔徑比大于1.5的矩形孔徑或面積比大于0.66的正方形/圓形孔徑)的結果仍然遵循著這個規律。但是,在正方形和圓形孔徑不能符合孔徑比或面積比的情況下,根據大量實驗的結果,業界已開始推崇“八球規律”。
因此,在這個無法判斷“五球規律”是否失效的情況下,我想推薦StencilCoach™軟件,這款軟件能夠幫助用戶計算焊錫膏的顆粒細度,或者計算孔徑比、面積比。
焊錫膏,是表面貼裝技術工藝流程中首個環節——“印刷”的關鍵耗材。可以說焊錫膏是電子封裝成功與否的關鍵。為了滿足之后的工藝流程中的各種技術要求,行業對于焊錫膏提出了眾多要求:抗氧化性能好、印刷性能好、能夠根據實際需求使用共晶或非共晶合金粉末、合金粉末顆粒大小符合生產需求……
針對行業中各種需求,銦泰公司推出了種類眾多的焊錫膏產品來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。在本次NEPCON華南電子展(展位號:1K11)上將展出兩款頗受業內歡迎的焊錫膏:銦泰公司歷年來銷量最高的Indium8.9HF,和全新的超低空洞焊錫膏Indium10.1HF。
Indium10.1HF是一款可用空氣回流的、無鹵、免洗無鉛焊錫膏,專門為滿足超低空洞性能而設計的配方。此焊錫膏尤其適用于含有大型底部焊盤的設計,也就是底部接地焊接元件(BTC)。底部接地焊接元件(BTC)包括QFN、DPAK和MOSFET在內的大型焊盤。此助焊劑的化學成分專門為提高可靠性而設計,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空洞、具有卓越的ECM和抗枕頭缺陷的性能,同時還展現出極為出色的潤濕能力、預防錫球/錫珠產生和抗塌落的能力(滿足IPC標準)。助焊劑與無鉛合金如SnAgCu、SnAg等其他電子行業青睞的合金系統兼容。其特點包括:
- 包括底部接地元件在內的表面貼裝中表現出超低的空洞率
- 在低間隙元件中體現出高ECM性能
- 出色的抗錫珠、橋連、錫球、塌落和枕頭缺陷的能力
- 在新鮮的和老化的金屬表面和處理上潤濕良好,如:OSP、浸錫、浸銀、ENIG
- 出色的印刷性能:高轉印效率;印刷穩定無差異
- IEC 61249-2-21和EN14582測試無鹵
同類文章排行
- 烙鐵的選擇與參數設定驗證
- 烙鐵的選擇與參數設定驗證
- 電動機絕緣電阻測量步驟
- 電動機絕緣電阻測量步驟
- SMT生產中必須具有的人員
- SMT元器件的特點
- 貼片機視覺系統的用途
- 貼片機視覺系統
- 貼片機視覺系統的種類
- SMT行業里焊錫膏的“五球規律”還生效嗎?